網(wǎng)版印刷是FPC柔性線路板常用的印刷方式,在柔性線路板印制中,比較常見的是單面印刷線路板,雙面板相對少一些,但雙面硬質(zhì)線路板則比較多見。雙面柔性線路板的原理和常見的印制硬質(zhì)線路板的生產(chǎn)原理一樣,印制硬質(zhì)線路板是通過沉銅實現(xiàn)兩層線路之間的導通;雙面柔性線路板是通過導電碳墨或銀墨由小孔滲透,灌通上下兩層線路而制成。印刷線路版使用的導電油墨主要有銀墨和碳墨,下面就簡單介紹以碳墨為導電油墨的雙面柔性線路板的網(wǎng)版印刷過程及需要注意的問題。
1.上層線路的網(wǎng)印
首先選定材料,進行烘烤預處理,以防止材料的收縮變形給后工序帶來麻煩。選定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那一面線路為上層線路(編號為A ,以便于區(qū)別下層線路B)。用碳墨網(wǎng)印出A面線路,網(wǎng)印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控制油墨的厚度,以保證滿足線路的電阻要求。
2.沖壓灌碳孔
灌碳孔的直徑一般為0.8~1.0 m m 。注意灌碳孔一定要選擇適當,孔太大,在網(wǎng)印下層線路時,通過灌碳孔滲透的碳墨過多,多余油墨會流過灌碳孔殘留在網(wǎng)印工作臺上,容易引起線路的短路。而且由于線路寬度的限制,灌碳孔不可能做得太大。但如果灌碳孔太小,沖壓模具制作較困難,而且制作線路板的材料P E T 經(jīng)沖壓灌碳孔后,落料不易脫落,必須依靠人工剝落。否則在下道工序中會蓋住灌碳孔,阻礙油墨流動,影響上下兩層線路的導通。而且灌碳孔太小,透過的油墨量少,不足以使上下兩層線路導通。在沖壓灌碳孔的過程中,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面(上層線路面)必須朝上,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沖壓披鋒(即飛邊、鋸齒樣的突起)朝向未網(wǎng)印的一邊,它的作用在下一道工序中將充分體現(xiàn)出來。為了增加兩層線路的導通幾率,在同一處可增加一個灌碳孔,兩孔之間的距離視線路寬度而定,不可太大。鑒于灌碳孔較小,距離較近,沖壓模具制作較困難,通常制作兩套模具,一次沖壓兩個小孔中的一個,即一半灌碳孔分兩次實現(xiàn)。
3.下層線路的網(wǎng)印
以定位孔為基準,在未網(wǎng)印面印下層線路。由于披鋒朝向B面,網(wǎng)印后披鋒上也覆蓋了一層油墨,在重力作用下,具有流動性的碳墨較順利地灌透灌碳孔,與A面線路(上層線路)連接起來,從而使A、B兩面線路導通。如果披鋒朝向A面,在B面網(wǎng)印時,油墨透過灌碳孔流向A面線路,受到披鋒的阻擋,披鋒有一定的高度h,油墨不易流過披鋒A 面線路相連接,因而A 、B 兩層線路導通的幾率較小。網(wǎng)印導電油墨的流動性對灌碳孔的導通也很重要,油墨較粘稠、流動性差,上、下層線路的導通幾率也較小。在網(wǎng)印過程中,如果使用機器印刷,工作臺采用真空吸氣裝置有利于導電油墨的流動,但往往容易使油墨殘留在工作臺上,殘留油墨必須及時清除,否則影響線路的質(zhì)量和美觀,甚至造成線路短路。如果使用手工印刷,工作臺不具備真空吸氣裝置,網(wǎng)印后應把線路板放置一段時間后再放入烘干爐內(nèi)干燥,以便導電油墨充分流動,讓兩層線路導通。網(wǎng)印過程中要控制油墨厚度以滿足線路電阻值的要求。
4.外形沖壓和最終產(chǎn)品檢驗根據(jù)線路板的用途,沖壓形成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外形。測試線路是否短路、是否斷路及電阻值是否符合要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