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iPhone5s上使用了指紋識別功能之后,各大手機品牌就爭相推出了帶有指紋識別的手機產(chǎn)品,指紋識別功能迅速的從一個高大上的黑科技變身為千元機都有的“標配功能”。然而蘋果在iPhone6s系列上搭載的3D Touch壓力感應屏幕的推廣似乎沒有那么順利和迅速。柔性電路板生產(chǎn)廠家發(fā)現(xiàn)到目前為止,市面上使用3D Touch技術的手機讓不算多,而且大多是國內(nèi)廠商在高端品牌上推出,國際手機廠商似乎少有跟進,那為什么3D Touch還沒火起來呢?
操作邏輯更復雜 需學習培養(yǎng)使用習慣
以iPhone 6s上的3D Touch功能為例,其融會了“點按”以及“滑動”這兩種動作方式,而“點按”又分為“Peek”(輕按)以及“Pop”(重壓)兩種按壓力度,不同按壓力度能夠觸發(fā)不同的系統(tǒng)反饋。聽上去很有科技感,然而在真正使用起來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能夠輕松提升操作效率。由于3D Touch改變了我們所熟識的操作方式,由簡單的XY軸加入了新的Z軸,而且當前的軟硬件配合欠佳比較容易出現(xiàn)誤操作,這讓用戶短時間很難適應,加之操作對用戶帶來的好處還不明確,很難勾起用戶使用的欲望。
應用場景少是關鍵問題
3D Touch在蘋果的推動下還算比較實用,其中預覽功能就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探索方向,預覽圖片、郵件信息等可以大大提升操控便攜性。另外,還提供了快捷入口類功能,比如說重按“信息”圖標,就能直接在主屏幕上彈出“寫新信息”、“查看收件箱”等對話框;重按“電話”圖標就能直接彈出“新建聯(lián)系人”、“最近聯(lián)系人”等選項,不需要進入相關的頁面就可以進行操作。
雖然iOS系統(tǒng)級應用支持的還不錯,但在第三方應用中支持壓感的還是比較少,即使支持在操作邏輯和使用體驗上還并不完善,這些原因還是限制3D Touch功能的發(fā)揮。
至于安卓廠商,實用性更是大打折扣,國產(chǎn)廠商也開始給3D Touch賦予了一些新功能。如稱重功能、添加壓力密碼等等,但這些應用場景更多的是炫技,遠不如iPhone上的功能實用,加之安卓系統(tǒng)層級沒有提供支持,第三方應用支持的更是寥寥無幾,對用戶實際使用體驗的改善少之又少。想要真正提升3D Touch在安卓上的體驗,廠商們還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到應用生態(tài)上的布局。
總的來看,壓力感應屏的出現(xiàn)在當前來說還是有些超前,存在配套應用及使用場景少、容易誤操作使用體驗欠佳等諸多問題,短時期內(nèi)還很難成為用戶離不開的功能,這就是柔性線路板廠和手機廠商觀望不愿意再繼續(xù)推廣壓力感應屏手機的重要原因。 雖然當前3D Touch技術還沒能改變我們使用手機的方式,但這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技術更新。隨著未來API接口的開放,更多的APP開發(fā)商可以針對3D Touch的技術特性推出更多的軟件或者游戲,讓這一技術真正顛覆我們的想象。